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南海怀仁堂里正在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典礼,因为这场典礼结束以后将诞生我国解放军史上著名的“开国十大元帅”。

十大元帅中的任何一位,放在共和国史上都是战功赫赫、威望十足,所以“元帅”的军衔落到他们身上可谓是实至名归。

但其实,这天中南海还举行了另一场授衔仪式,周总理亲自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庚、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等十人颁发授予大将军衔的命令状。

自此“开国十大元帅”和“开国十大将”的名额已尘埃落定。须知,按照我国的军衔制度,元帅之下为大将,大将之下为上将。

开国之初,我国仅上将一衔就有57人之多,若论军中威望,十大元帅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足以凭实力碾压,可这十位大将中是否也有这么一位德高望重之人能“镇得住”所有开国上将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上将究竟是谁。

上将之中卧虎藏龙

1955年,全军大授衔,按照之前制定的“德、才、资”的评定标准,十大元帅的名额毫无争议。

但大将和上将之间的划分标准就没有那么泾渭分明了,因为在开国之前的战斗史上,战功显赫的人不在少数,但大将军衔只有十人,所以既要选出德行相配的人员,又要减小争议,实在是一个很犯难的问题。

看一下后来的上将名单就能明白,其中萧克、李达等人作为正兵团级将领皆是资历深厚,尤其是萧克,他的军衔至今还让许多军事迷意难平。

关于萧克的军衔授予问题,曾经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插曲。

众所周知,萧克的资历并不比开国十大将中任何一人的资历差,但为何他最后只得了一个上将的军衔?

不是小编在虚夸,倘若萧克愿意,被授予大将军衔对他来说是绰绰有余的事情。

早在红军时期,他就曾经担任六军团的军团长一职,如果您对这个职位没有概念,那么接下来几位同级别的将领您一定熟悉,他们就是彭老总、朱老总、贺老总等人。

到了抗战时期,萧克的资历同样不落下风,那时我们的红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萧克就和贺龙、刘伯承等五位将领担任正副师长的职位。

而如今,除了萧克以外,其余五人都已经成了开国元帅,所以作为参与建国的最年轻的高级将领,萧克就成了许多人的“意难平”。

其实,之所以这么安排,并不是因为他遭受了某种不公平的对待,而是伟人的有意为之。

因为当时授上将军衔时,其实很多人对自己的军衔颇有争议,许世友就曾在周总理面前发了好一通牢骚。

他找到周总理,突然一拍桌子喊道:“总理,我不服气!他们这是在算历史账!”

在这个评定功勋的节骨眼上,周总理凭借一个眼神就知道许世友指的是什么事。

同样有着数十年戎马生涯的许世友,原本以为自己能得个大将的军衔,可没想到名单下来后,自己的名字却在上将一栏中赫然在列。

这下许世友不服气了,一定要让周总理给个说法。

周总理为了安抚他,就提到了两个名字,其中一个是粟裕,周总理道:“看看粟裕,如果按照战功,那是可以做元帅的,但粟裕主动退让,这才只得了个大将军衔。”

说起粟裕,表情才有些松动,紧接着周总理又说道:“再看萧克,战功也不比你差吧,人家主动要求将为上将,比起这两位,你有何感想?”

说到这儿,许世友惭愧极了,同是参加革命,还有很多牺牲在战场上的英烈,他们连一睹和平的机会都没有,而自己却因为军衔在这里一争长短,实在愧对战友。

其实毛主席和周总理知道,划分军衔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不足为奇,所以才选了萧克这么一位极有威望的将领在上将中“坐镇”。

许多普通许世友一般的人,一听萧克才只得了个上将军衔,自然就不好再有怨气了。

由此可见,上将和大将之分当初本就存在争议,那么想从大将当中挑出一位能够威慑所有上将的人,更是难上加难,咱们来看看都有谁有这个资历?

谁能拔得头筹

这十位开国大将虽然有着相同的军衔,但资历却是有深有浅,因此想要“镇得住”另外那些同样资历深厚的上将们,也只有寥寥几人而已。

如果从红军资历来说,还真没几个人能比得过他,其他九位大将都或长或短的当过他的部下,这个人就是张云逸张老总。

就连毛主席都曾评价他为“老成持重、威望颇高”。

八岁那年,他亲眼见证了大清的覆灭,从跟着孙中山先生闹革命时起,到34岁被我党吸收,这段时间里他已经积累了不小的革命声望。

从革命时期参加反围剿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征西讨再到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山东。

新中国走来的每一个铿锵的步伐中都有他的身影,就连军中的士兵都亲切的称其为“张妈妈”,可想而知,张云逸的威望有多大。

其次就是在党内的资历,这里面有两位大将入党时间最早,他们分别是陈庚和萧劲光。

他们二人均是在1922年入的党,可谓是党内的老前辈了,作为一名常面带兵打仗的将领,陈庚的指挥能力十分突出。抗日战争期间,他带领八路军在太行山一带建立了基础牢固的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和部下奔波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战场上,歼灭敌人无数。

不仅如此,他还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在党内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连老蒋都非常敬重这位昔日的“救命恩人”。

所以从这点上来看,陈庚的资历也不容小觑。

这最后一位便是有着赫赫战功的粟裕将军,论军功,剩下的九位大将中没人能比得过他。当初许世友就是因为听到粟裕只得了个大将的军衔才放弃了与周总理理论。

可以这样说,如果按照军功来算,粟裕是完全有机会跻身元帅的,但军衔的评定肯定不能如此片面,所以综合算下来,粟裕也只能屈居大将之首了。

其实在抗日战争之前,粟裕将军也只不过是军中的小卒,虽然偶有战功,但实在不足以与其他将帅相媲美。

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还是三年的解放战争。

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内有老蒋的财政支持,外有老美的武器补给,解放军想要凭借步枪战胜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可以说相当困难。

但粟裕却把我国兵法中的“以战养战”贯彻了个彻底,利用缴获的“补给”大大的解决了军队物资短缺的问题。

孟良崮一战更是谱写了解放战场上的一大神话,素有“不败之师”名头的国民党整编74师在粟裕的指挥下被全部围歼。

行直到淮海战役,粟裕在军中的威名才真正达到巅峰,作为决定国家归属权的一战,所有人都明白任务的艰巨性,粟裕主动站出来担纲主帅。

仅仅用了八天时间!黄百韬兵团尽数被歼灭,随后粟裕又指挥军队消灭了黄维兵团和杜聿明军团,55万多敌军被消灭,天下格局初定!

作为我国的军事奇才,粟裕将军深的毛主席的信任,他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在解放战争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时就是为什么他能位列十大将之首却让其他人心悦诚服的原因。

所以总的来讲,大将和上将这两级军衔之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区别,像萧克这样的上将虽然军衔没有大将高,但真要论起资排起辈,只怕十大将都得礼让三分,所以若说哪位大将“镇得住”所有上将,只怕还真挑不出来。

但无论军衔如何,这些将帅在革命年代中作出的贡献无一不是可歌可泣的,军阶有高低,但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没有高低之分。在此向每一个为新中国呕心沥血的老前辈致敬!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内容分享:
【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Top